突发!杭州天子岭5名工人疑似沼气中毒,1人抢救无效死亡

今天早上,时报接到读者爆料,今天凌晨时分,杭州临半路附近有5人疑似沼气中毒昏迷。目前伤者均被送往杭钢医院接受治疗。

事发地点位于杭州市环境集团的天子岭填埋场内。据杭州环境集团一名沈姓负责人介绍,事情发生在凌晨5点左右,当时工人们正在进行垃圾填埋作业,刚刚掀开盖在填埋区域的塑料膜,就有5名工人疑似吸入沼气,呼吸困难。现场工友发现后,迅速拨打120,将他们送到了医院。

突发!杭州天子岭5名工人疑似沼气中毒,1人抢救无效死亡

该沈姓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天结束填埋作业时,工人们都会按要求用塑料膜覆盖在填埋区域进行密闭。在填埋的过程中,垃圾可能会产生沼气,环境集团这边也会要求员工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他向记者证实,当天作业的工人均佩戴防护设备,现场未发生燃爆。

突发!杭州天子岭5名工人疑似沼气中毒,1人抢救无效死亡

记者了解到,5名伤者年龄均在50岁左右,其中1人伤势较重,后经抢救无效,于今天中午时分死亡,另外4人仍在留院观察。

据悉,死者姓王,是河南人。目前杭州市环境集团已通知其家属进行善后处理。事故的具体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延伸

如何避免沼气中毒?

记者了解到,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发酵生成的混合气体,其主要成分为甲烷、二氧化碳、氮气、氢气、硫化氢等。

一位不愿具名的安全生产专家告诉记者,沼气虽是可再生资源,但对人来说危险。“沼气最怕的,就是里面含有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会让人中毒。”该专家告诉记者,沼气还具有可燃性,其中含有的甲烷、氢气等成分易引发爆炸。此外,高浓度的沼气也会造成缺氧环境,使人出现头痛头晕、呼吸加快、乏力,甚至窒息等症状。

去年6月,浙江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发布《浙江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近期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要求各地、各部门严格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督促相关单位建立并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审批、现场监护、教育培训等制度,按规定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检测、照明、通讯、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规范“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程序,在有限空间作业场所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防止擅自进入及盲目施救。

“根据这一通报的要求,工人进入场所作业前,需要对场所进行通风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场。”专家表示,在进入可能存在沼气的场所进行作业时,还需要配备专门的隔离式供气呼吸装置,以免出现中毒、窒息等状况。

中毒者应该如何施救?

另据杭州市急救中心急救科科长袁轶俊介绍,一旦发生沼气中毒,救援人员须配备专门的防护设备,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施救。

“需要尽快将中毒人员撤至通风的安全地带,还要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救治。”袁轶俊告诉记者,应立即对中毒人员开展生命体征检查,如患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如果患者昏迷,应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如果中毒者有呕吐症状,应让中毒者侧卧,保持呼吸道畅通。另外,给患者高流量吸氧,以纠正缺氧导致的大脑神经损害。在等待救护车或送医院途中,要使中毒者保持温暖、舒适、静卧休息。

如果发生沼气大面积泄露,还要及时将人员疏散至上风处,同时要考虑安全距离与气体泄露速度之间的关系,避免爆炸、中毒和缺氧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