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阿黛尔瘦了上了热搜榜,
时隔近两个月,
阿黛尔突然在ins上晒出
这么一组圣诞照。
照片里,阿黛尔明显瘦了很多,
网友们也都直呼认不出了。
这无疑给囤冬膘的女生无数点暴击,
女生们纷纷感慨“阿黛尔都瘦了,
自己的肉肉怎么还是不离不弃呢??”
其实,小伙伴们年初也都
雄心壮志地立下了各种减肥flag,
“今年减肥20斤”
“今年要练出马甲线”
但是等到年底一验收,就...
所以,光立flag是远远不够的,
如何让计划落地可执行才是王道!
别急,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款秘密武器,
它不仅能让懒癌宝宝们迈开腿,
更能帮你们迈对腿!
它就是健身界大名鼎鼎的——FITT原则。
各位准备好了,就拿出小板凳入座吧!
灵魂四问(FITT)?
确定健身大业前,
咱首先要对自己有基本评估:
1、目前的运动水平怎么样?
初学小白,中级爱好者还是高级健将?
2、未来半年或1年内,
自己希望在力量、体型还是
健康水平取得什么效果?
图片来源:pexels.com
确定完以上情况后,
请问自己下面4个灵魂拷问。
频率(Frequency),你多久锻炼一次?
强度(Intensity),你的训练强度多大?
类型(Type),你想要做什么样的运动?
时长(Time),你的锻炼持续多久?
别急,咱一个个来说。
频率(Frequency)
进行健身规划时,
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训练频率,
这是多数人最容易忽视,
也是小白们健身计划泡汤的主要原因。
它主要和这些因素有关,包括:
可支配时间和场地
最先提这点,因为它最重要!
不少小伙伴一开始
特别容易高估自己的训练热情,
明明健身房离家不近,
自己意志力也有限,
却想着一定要每周5天健身房打卡。
最后健身卡沦为洗澡卡,
自然也在意料之中了。
所以,时间不富裕的小伙伴,
千万不用心急,适当降低频次,
或者在家做燃脂操、体能训练,
同样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单次训练时间较长,
适当降低每周的训练频率。
图片来源:pexels.com
训练目标
不同的训练目标,运动频率上也会不同。
如果目标是减脂,
可能需要每周训练3-5次中等强度训练,
而如果目标是保持健康水平,
每周3次以上的中低强度的训练即可。
图片来源:pexels.com
训练类型
对于提升肌力量和维度的重训,
尤其是同部位的阻力训练,
建议至少间隔一天以上的休息时间,
如果是大肌群训练,
则最好间隔48-72小时以上,
给肌肉充分的时间休息和恢复。
对于心肺功能训练,则可以安排更频繁。
强度(Intensity)
不同的运动目标,运动水平,
训练强度也不同!
入门小白不要好高骛远,
刚开始就上大强度,
一旦身体无法适应,反而功亏一篑。
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强度的衡量方式较多,
常见的有心率测试。
首先算出自己的最大心率,
最大运动心率MHR=220-年龄,
然后根据最大心率的百分比,
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
还有更主观快速的强度评估方式,
比如瑞典生 学家 Gunnar Borg
运动自觉量表(RPE)法、
或者谈话测试法。
这些测量方式都能监测训练强度。
训练上,既可以是固定强度的稳定运动;
(如匀速慢跑),
亦或是HIIT这类短时高强度的间隔性训练。
抗阻训练
对于抗阻训练来说,
强度主要包括训练项目、举重重量、次数等。
不同的训练方式和目的,
选择的强度自然不同。
如果对于增肌的小伙伴来说,
选择75%-85%的重量,
次数上在8-15次左右。
如果是增强肌耐力或塑形的话,
更轻重量,更多次数则是更适合的选择。
这里介绍一个渐进负荷原则,
随着肌肉力量和心肺水平的提高,
应定期评估,并渐进式调整。
适当增加训练强度,使肌肉处于超负荷的状态,
能促进肌肉更好的生长。
另外,如果训练频次和时长更低的情况下,
也可以适当增加单次训练强度,保证训练质量。
类型(Type)
选择什么类型的运动,
取决于自身喜好和健身目标。
常见的阻力训练,
适合增加力量和改善肌肉线条的人,
运动器械包括哑铃、杠铃、壶铃
或其他固定器械等,
它们都能刺激肌肉组织促进生长。
另外,使用自身体重的徒手训练,
也是常见的阻力训练的形式,
如深蹲、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而有氧训练有助于短时间消耗更多热量,
帮助实现减肥或耐力训练等目标,
同时更有助于提升心肺功能,
如跑步、骑单车、游泳、划船、徒步旅行等。
时间(Time)
每次训练所花的时间,
与上面所有因素都有关。
对于有氧训练来说,
训练持续时间与训练形式和强度直接相关。
如果是初学者,
建议从15-20分钟的中低强度的稳态训练开始,
随着能力提升,逐渐延长时间和强度。
如果是高强间歇运动(HIIT),
训练时间则缩短成5-30分钟。
在抗组训练中,
训练时长取决于训练强度、部位与训练安排。
通常建议3-8个运动动作,
每个动作3-6组,每组8-15次的重复次数,
组间休息建议30秒-3分钟不等。
健身不是年初喝喝鸡血,
立个flag就完事了,
更需要一步步的坚持下去。
尤其提醒公务繁忙,
或者动不动就打退堂鼓的朋友,
动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制定计划时,要根据自身情况,
优先考虑如何让计划持续执行下去!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即使是10分钟的训练,
也比不做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