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一位新疆汉子的“逆行”:疫情期间免费上门送出16000个馕饼

江城一位新疆汉子的“逆行”:疫情期间免费上门送出16000个馕饼

楚天都市报记者戎钰

1月23日武汉“封城”首日,位于光谷的Wakanda咖啡店开始特殊营业,每日为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免费送咖啡(2月12日楚天都市报微信报道)。网友盛赞:“这是最美的咖啡逆行。”

当Wakanda免费送出暖心咖啡时,已在武汉定居21年的新疆汉子热依木·巴拉提,也在进行着他的“逆行”:自1月23日起,他每天为全城有需要的市民免费上门送馕饼,至今已经送出约16000个。

江城一位新疆汉子的“逆行”:疫情期间免费上门送出16000个馕饼

放心,真的不要钱

“朋友们帮忙转发一下,馕饼是免费的。”这是武汉“封城”后,热依木第一时间发的朋友圈,并附上了联系电话。消息很快就扩散了出去。

3月2日,楚天都市报记者拨打了这个电话,询问是不是真的免费送馕饼。对方很利索地确认,并催要地址和具体人数,说他会尽快开车送上门。电话那头,就是热依木。

出生于1977年的热依木是新疆人,大学毕业后来汉创业,目前担任武汉丝绸之路清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

江城一位新疆汉子的“逆行”:疫情期间免费上门送出16000个馕饼

这个春节,热依木原计划回乡探望妻子和刚诞下女儿,却被疫情留在了武汉。

有餐厅做后盾,热依木完全不用发愁自己的吃饭问题,但他担心有些市民来不及储备物资,生活可能会比较困难。“我与其毫无意义地坐在家里,不如去做有意义的事。”他决定带着团队的9个小伙伴启动“送馕计划”,给有需要的人提供免费食物。他发了那条朋友圈,同时办妥车辆通行证。

很快,有市民联系上他,“说想要一些馕饼。我都记下来,尽快给他们送过去。”

热依木还记得,第一单送到了大学,“一批假期留校的学生说想备一些馕,我就给他们送了200个。”随着大家的广而告之,热依木接到的电话越来越多,有学生,有社区老人,也有滞留在汉的外地人。

江城一位新疆汉子的“逆行”:疫情期间免费上门送出16000个馕饼

他说自己从不拒绝任何一个要求,平均每天都要在路上跑300公里。“我和餐厅经理艾斯卡尔每人开一台车,每台车可以装500个馕饼,两个人一起送。武汉特别大,有些地址很偏远,最忙的时候要送到后半夜2点。”

热依木说,很多人打电话时都半信半疑,所以他会开门见山地说:“放心,真的不要钱,免费送,给我地址和人数就行。”

武汉是我的第二家乡

从1月23日到今天,热依木和团队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都在送馕饼的路上。他也特别感谢手下员工,“每天早上9点半开始打馕,一直忙到晚上,都很累,却没人抱怨。”

但热依木自己完全不觉得累,因为他发自内心地愿意做这件事,“这点累算什么,你看看前线,医生都在和病魔打仗,我们这点累不要紧的。”

热依木算过账,这一个多月里,他送了大概16000个馕饼,支出费用约9万元。

江城一位新疆汉子的“逆行”:疫情期间免费上门送出16000个馕饼

他豪气地告诉记者:“我一开始就说了,准备倒贴20万干这件事。我不是有钱人,我每天也是很辛苦地在赚钱,但是疫情面前,所有人都在朝前走,我不能往后退。”

除了送馕饼,热依木还给有特殊需要的市民送手抓饭和炒菜,“只要他们开口,我就送。”好在,绝大多数市民都感恩于热依木的善良,只会请他送一些馕饼救急,而不会狮子大开口。

家住武昌的张女士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她也是通过电话联系上热依木,免费收到了30个馕饼。这份惊喜让她分外感动,“他言语不多,但非常朴实。我们想给点钱意思一下,他坚决不收,扭头就走了。从他做的事能看出,他真的很爱武汉。”

在汉担任内地新疆高中班老师的买尔阿巴·艾买提,这个春节也留在了武汉。热依木接到她的电话后,分两次给她和学生们送来了近500个馕饼。买尔阿巴不住地感慨:“这是我在武汉吃过的最好吃的馕饼!”

江城一位新疆汉子的“逆行”:疫情期间免费上门送出16000个馕饼

上个月,热依木接到了新疆同乡会的电话,希望他能为来汉支援的新疆医疗队送一些新疆特色食物。他二话没说,多次为医疗队送去手抓饭和馕饼。

新疆同乡会负责人介绍,为保障新疆医疗队在汉工作生活顺利,他们成立了专门的后援团,发起募捐为医疗队采集物质,热依木是其中的积极分子,帮后援团解决了不少难题。

热依木说,他在武汉生活了21年,武汉是他的第二家乡。“我来武汉创业时,得到了很多武汉人的帮助,大家对我都很好。我很感恩,这份情我一直记在心上。这次疫情严重,全民皆兵,我不能袖手旁观,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