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的时候,免疫是最让人头疼的课程之一。那个时候,也谈不上努不努力学习。各科都及格,能整毕业就可以了。对免疫这门课,唯一留下印象的是,免疫反应是抵抗外界疾病的重要屏障。
尚未完全结束的新冠,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印象。在我这个年龄中,还从未感受过对我们影响如此之大的事件。
作为医生,为前线战友加油打气、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使自己多学习一些、多理解一些新冠似乎不再是勉强的事。
此刻,我深深地体会到,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的效果是多么的不同。以前那么难理解的免疫,似乎一下子就心明眼亮了。
于2月16日,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第一例、第二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工作完成了。
然而,这份大家翘首以盼的结果却令大家非常震惊。一直以来,根深蒂固的观念是,曾强免疫力就能抵御疾病。但这次,炎性病变以及明显的肺部损伤似乎在提示我们,这次的健康保卫战似乎很激烈。激烈到,免疫细胞一直想保卫的人体被误伤了。
为了让大家能理解上去,我们把这些专业内容剖析一下:
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免疫细胞可以分为很多种,各种免疫细胞担任着不同的重要角色。也就是说,人体不同位置的免疫细胞具有不同的防御任务。
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识别、活化、增值和分化,产生免疫物质发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免疫系统各部分生理功能的综合体现,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发现敌情,然后出动作战的过程。
经过亿万年的进化,我们的身体之所以能适应环境并得以生存,主要是我们体内的各个器官、各个系统就像一个团队一样。有负责摄入营养的、有负责排出废物的、有负责抵御疾病的……,各个部门就像兄弟一样协作着。如果哪个兄弟不干活或者叛变,整个机体就会受损。大家可以换一种方式理解,比如器官移植后,为了防止新加入的器官被消灭掉,降低自身免疫是必不可少的。
看到这个报告,第一时间就想到免疫过度的问题,主要是源于麻醉工作中对围术期不良应激反应防控的心得。
在麻醉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术后恢复速度,降低围术期不良应激是必要的。不良应激,指的是病人心理上或者疼痛等导致的躯体应激。千万不要小看这种无形的应激反应,它可以导致病人表面上生命体征不平稳或者微观上组织愈合的速度。
有的人说,既然进化了亿万年,怎么还有这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应激反应?
其实,应激反应实实在在是一个好人,只不过在这个时候表现得有点过激。应激反应对我们的好,比如当我们遇到危险后,交感神经系统变得兴奋,肌肉变得更有力量,可以很好的对抗危险。
也就是说,应激反应只有在适度范围内,才是对我们最有利的。同理,免疫反应也只有在适度范围内才最好。
说到这里,大家不要误认为是不是体内的免疫细胞太强了?相反的,我们认为是免疫细胞还不够强。因为没有强过来敌,才会导致惨烈的战役。如果是一场优势明显的战役,新冠早已不知所踪。
因此,建议大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免疫状态,防止我们体内这个矫情的兄弟误伤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