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化工屡遭督查点名 整改治理效果未显

近日,本社接到江苏省徐州市群众反映,沛县龙固镇工业园区的江苏天安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周边气味刺鼻,疑存在超标排放情况。本社随即前往实地调查,发现现场污染状况触目惊心,与企业宣称的环保整改形成鲜明对比。

 

天安化工屡遭督查点名 整改治理效果未显

徐州天安化工有限公司

 

现场直击:黄烟滚滚,刺鼻气味令人窒息。本社在多次现场调查中发现,大量黄色烟气持续从厂区南侧焦炉顶部喷出,形成巨大的烟柱且持久不散,刺鼻气味扑面而来,令人呼吸困难 。环保专业人士分析,天安化工焦炉炉体或是密封不严,大量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天安化工屡遭督查点名 整改治理效果未显

 

污染现场

 

2024年7月及11月,中央督察组曾暗查发现该公司焦炉大量烟气直排的问题,当时的现场照片显示,浓烟从焦炉缝隙中喷涌而出,场面惊人。然而一年时间过去,这一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


2025年1月,第三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再次将该公司作为典型案例通报。督察组在通报中指出:"徐州市焦化行业虽经多轮整治,但部分企业无组织排放问题仍然突出,抽查发现天安化工公司、建滔能源公司焦炉炉体密封不严,大量烟气未经处理直排。" 这一问题已成为当地空气质量反弹的重要因素之一。


巨额投资计划与实际效果的巨大反差。被中央督察组多次点名,天安化工表现出积极整改的态度。该公司计划出资2600万元用于设备升级及焦炉炉体修复,预计2025年9月完成。2025年6月24日,龙固镇党委书记梁清曾到天安化工现场推动企业焦炉维修、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当时企业正加速推进2#、3#焦炉维修工程,预计6月底完成总工程量的70%。围绕超低排放改造27项任务,计划当月完成地面除尘站升级等10项重点工程。两个月过去,本社在8月末的调查中并未看到明显的整改成效,焦炉依然浓烟滚滚,刺鼻气味依旧浓烈。


十年九罚:屡罚不改的环保"老赖"。公开资料显示,自2008年建成投产以来,天安化工多次因违法排放污染物被沛县环境保护局处罚 。违法排放类型包括篡改自动监测数据、焦炉烟气直排、废气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等 。该企业还曾被生态环境部立案调查,企业及运维公司负责人被刑事拘留 。这些处罚没有让企业收敛,反而形成了"罚款-继续污染-再罚款"的恶性循环。种种行为,反映出企业对环保法规的漠视和对监管的藐视。


2025年8月2日,沛县召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推进会,沛县生态环境局解读《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徐州天安化工有限公司在会上作交流发言。值得注意的是,天安化工厂区醒目的"筑牢环境保护底线,建设生态美丽天安"标语,与企业的实际行为形成了强烈反差。


本社于2025年9月初向沛县龙固镇人民政府反映相关情况,龙固镇人民政府回复“2025年1-8月,徐州天安化工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日均值未超国标,指标联网;冒烟因焦炉热态揭顶修复工艺,大修后可解决。目前180人推进28项超低排放改造,计划9月底升级地面除尘站、10月建装煤除尘站,2025年底基本完成改造、2026年公示。2025年3月市级成立专班每月办公,沛县生态环境局与龙固镇24小时驻厂监督,龙固镇4次下达交办/提醒单。下一步将保安全,督企业落实责任,确保央督案例销号、改造竣工,实现绿色生产。”


环保新政策下的污染顽疾:为何久治不愈。这背后可能存在企业对地方保护的依赖,或者对处罚成本与违法收益的权衡。这种现象在淮安、宿迁、徐州等城市表现尤为明显,这些地区的空气质量出现反弹 。中央督察组指出,这些城市对空气质量改善的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推动工作落实不够,日常监管不到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还存在短板 。


环保与发展如何平衡: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天安化工作为当地的重点企业,对沛县的经济发展确实做出了贡献。然而,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和公众健康为代价。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中央环保督察的力度不断加大,环保法规也日益完善,再严格的法规也需要地方监管部门严格执行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环保整改不能只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中,而应该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体现在环境改善上。


环保不是口号,而是行动;不是短期任务,而是长期责任。只有企业、政府和公众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本社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