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滇池违规违建过度开发问题处理情况:昆明原市长等58名责任人被追责问责

海报新闻记者 邓波 报道

去年5月6日,生态环境部公开通报云南昆明晋宁滇池长腰山过度开发严重影响滇池生态系统完整性问题,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通报中称,围绕滇池“环湖开发”“贴线开发”现象突出,长腰山区域被房地产开发项目蚕食,部分项目直接侵占滇池保护区,挤占了滇池生态空间,致使长腰山生态功能基本丧失。

2月17日,海报新闻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针对“古滇名城”长腰山片区及滇池南湾未来城五渔邨项目违规违建问题,经云南省委批准,云南纪委监委已于日前决定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

海报新闻记者获取的《关于“古滇名城”长腰山片区及滇池南湾未来城五渔邨项目违规违建问题追责问责情况的通报》显示:29个责任单位被追责问责,其中包括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林业和草原局等8个省管单位;58名责任人被追责问责,其中包括时任昆明市晋宁区区委书记、西双版纳州委原常委、常务副州长傅希、昆明市政府原副市长王道兴等16名省管干部。

未落实整改要求,为打“擦边球”进行建设留下“暗门”

海报新闻此前报道显示,2021年5月6日,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曝光“云南昆明晋宁长腰山过度开发严重影响滇池生态系统完整性”典型案例指出,围绕滇池“环湖开发”“贴线开发”现象突出。

从2015年1月以来,昆明诺仕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长腰山区域,陆续开工建设滇池国际养生养老度假区项目。据调查,该项目规划占地3426亩,约占长腰山总面积的92%,规划建设别墅813栋、多层和中高层楼房294栋,建筑面积225.2万平方米。其中,面向滇池区域规划建设别墅390栋、多层和中高层楼房25栋。目前规划项目已全部实施,长腰山生态功能基本丧失,影响了滇池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云南滇池违规违建过度开发问题处理情况:昆明原市长等58名责任人被追责问责

2021年1月卫星地图显示,长腰山90%以上区域已被开发为房地产项目,长腰山变成了“水泥山”。图源生态环境部官网

海报新闻记者获取的《关于“古滇名城”长腰山片区及滇池南湾未来城五渔邨项目违规违建问题追责问责情况的通报》显示,2016 年 11 月,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指出:“《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第三十四条对一级保护区内允许建设的滇池保护设施的规定不明确,第四十五条对二级保护区内允许建设的‘生态旅游、文化建设项目’和禁止建设的‘其他房地产项目’也没有明确界定”,要求云南省进行整改。根据省委、省政府整改总体方案要求,昆明市政府成立了起草领导小组,负责立法修订起草工作。

次年12月19日,昆明市上报的修改文本未落实整改要求,内容仍然模糊不清,为企业“借坡下驴”,打着康养旅游的幌子进行房地产开发埋下了伏笔、提供了便利,为“古滇名城”、滇池南湾未来城五渔邨等项目大张旗鼓打“擦边球”进行建设留下了“暗门”。

在生态环境部2021年5月的通报中,2016年7月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也曾指出,涉事企业诺仕达集团建设的有关项目侵占滇池一级保护区。但晋宁区及诺仕达集团不仅没有认真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在滇池一级保护区毁坏生态林建设了一条沥青道路,并陆续在滇池二级保护区限制建设区违规开发建设房地产项目,至2018年7月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时,已在二级保护区内建成167栋别墅,占地293亩,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

其实在2018年7月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中,生态环境部就发现,《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对二级保护区内允许建设的生态旅游、文化建设项目界定不明确,导致一些旅游地产项目“打擦边球”。此外在2018年11月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规定在滇池二级保护区限制建设区可以建设健康养老、健身休闲等生态旅游、文化项目。涉事企业诺仕达集团又因此“借坡下驴”,更加肆无忌惮,随即打着健康养老产业的幌子,在滇池二级保护限制建设区内又继续开工建设437栋别墅,共计占地1242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据调查,这些别墅的房屋不动产权证“权利性质”一栏为“市场化商品房”,单套网签备案价在218-2992万之间,并非对外宣称的健康养老项目,实际是以健康养老产业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

云南滇池违规违建过度开发问题处理情况:昆明原市长等58名责任人被追责问责

长腰山面向滇池区域(滇池二级保护区)部分已建成以及大量正在建设的别墅。图源生态环境部官网

生态环境部分析原因指出,当地党委、政府政治站位不高,在滇池保护治理上态度不坚决、行动打折扣,标准不高、要求不严,只算小账、不算大账,只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没有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没有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滇池。昆明市迟迟不按《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要求编制出台滇池保护规划,导致滇池保护长期无“规”可循,滇池“环湖开发”“贴线开发”现象愈演愈烈。云南省相关职能部门履职不到位,未及时指出并制止滇池长腰山等区域的违规开发建设问题。

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生态环境部的通报发出后,云南方面立行进行了整改。截至2021年8月4日,滇池一级保护区的古滇水军府已拆除,二级保护区内已建的214栋542 套建筑已全部拆除,拆除面积14.47万平方米,已批未建的 390 栋建筑全部取消建设。截止2021年9月23日,滇池南湾未来城五渔邨项目在建及已竣工的317栋、39.18万平方米建(构)筑物已全部拆除,未建的140.80万平方米不再建设。

29个责任单位58名责任人被严肃追责问责

2021年5月7日,云南省纪委省监委成立“5·07”专项工作组,统筹整合省、市、区三级纪委监委力量,对“古滇名城”长腰山片区以及滇池南湾未来城五渔邨项目违规违建问题以事立案、直查直办。2020年1月5日,云南省纪委监委对相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

29个责任单位被追责问责,涉及8个省管单位、12个处级单位、9个科级单位。其实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林业和草原局、省自然资源厅等 5个省管单位被通报问责;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等3个单位向省委、省政府被作出深刻书面检查;中共晋宁区委、晋宁区人民政府,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昆明市林业和草原局、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晋宁古滇历史文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等7个单位通报问责;给予昆明市水务局检查问责;责令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昆明市生态环境局、昆明市司法局等4个单位向昆明市委、市政府作出深刻书面检查;晋宁区等9个科级单位被通报问责。

云南滇池违规违建过度开发问题处理情况:昆明原市长等58名责任人被追责问责

2021年5月9日下午,长腰山拆违现场有多台破拆机等设备持续作业,正对滇池面山的二级保护区内建筑进行拆除。海报新闻记者 解强民摄

58名责任人被追责问责,涉及16名省管干部、28名县处级干部、14名乡科级及以下干部。包括时任昆明市晋宁区区委书记、西双版纳州委原常委、常务副州长傅希;昆明市政府原副市长王道兴;时任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副主任,时任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省人大财经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王喜良等。其中傅希涉嫌职务犯罪,王道兴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均被立案审查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

时任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副主任,时任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省人大财经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王喜良被给予留党察看二年、政务撤职处分,降为二级调研员;时任昆明市晋宁区区委书记、现晋宁区正处级干部李福军被给予留党察看一年、政务撤职处分,降为二级主任科员;时任昆明市政府副市长、现昆明理工大学保留副厅级待遇干部吴涛,因还涉及其他违纪违法问题,并案处理,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政务记大过处分;时任昆明市政府副市长、现任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高中建,因还涉及其他违法问题,并案处理,给予其政务警告处分。

在28名被处理的县处级干部中,时任晋宁古滇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晋宁区区长徐波(已辞去公职)被开除党籍,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时任昆明市滇管局局长柳伟,晋宁区政府原副区长陈海清,晋宁滇管委会原副主任苏雪峰等3人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时任昆明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周兴舜(已退休),时任宁县政府县长、现昆明市文旅局干部岳为民,昆明市滇管局局长付文等3人因涉嫌其他违纪违法问题,并案处理。

在通报中,云南纪委监委还指出,省市区相关职能部门主体责任、主管责任、监管责任“空转”,责任意识淡化,少数职能部门失职失责,不同程度存在资本推着项目“走”、规划围着项目“变”、审批围着项目“转”、监管围着项目“干”的问题;部分领导干部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缺乏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责任缺失、监管不力,对企业违规行为选择性“失明”;部分领导干部还存在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等,相关房地产企业为谋求非法利益,长期以行贿、期权等方式拉拢腐蚀公职人员,少数公职人员甘受“围猎”、与企业沆瀣一气,主动迎合企业利益诉求并从中受贿。纪检监察机关依法对傅希、王道兴、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