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市公司回购近6000亿元创新高 四条主线掘金566只回购概念股

长江商报消息2019年以来,沪深两市股指呈现先扬后抑的态势,个股表现分化较大,当前市场资金观望情绪浓厚,两市仍以存量资金博弈为主。

近期,众多上市公司“扎堆”披露股份回购实施成绩单,引人关注。记者根据同花顺(300033,股吧)统计发现,2019年以来共有566家公司实施回购计划,股份回购金额高达5952.85亿元,较2018年全年股权回购金额617.02亿元的增长864.77%,创出历史新高。

进一步统计发现,上述566家年内实现股份回购公司中,有135家公司股份回购金额超过10亿元,TCL集团(428.91亿元)、中国平安(237.02亿元)、美的集团(179.80亿元)、伊利股份(600887,股吧)(166.96亿元)、招商蛇口(001979,股吧)(155.77亿元)、恒力石化(600346,股吧)(146.44亿元)、苏宁环球(000718,股吧)(123.11亿元)、世纪华通(002602,股吧)(120.73亿元)和陕西煤业(104.04亿元)等9家公司年内股份回购金额均超过100亿元,包括巨人网络(002558,股吧)(91.65亿元)、步长制药(603858,股吧)(89.15亿元)、分众传媒(002027,股吧)(81.58亿元)、雅戈尔(600177,股吧)(78.31亿元)、新希望(71.21亿元)、金发科技(600143,股吧)(68.31亿元)、中联重科(000157,股吧)(65.67亿元)、康恩贝(600572,股吧)(60.81亿元)和诚志股份(000990,股吧)(56.28亿元)等在内的126家公司年内股份回购金额也均逾10亿元。

对于年内回购股票的投资逻辑,有分析人士表示,上市公司的股东往往最了解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和股票的真正价值,公司愿意在特定的时期进行大笔资金的回购,不仅说明他们对公司未来的经营和发展抱有信心,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市场出现超跌迹象,股价遭到了市场的低估。因此A股市场回购额屡创历史新高,释放出明显的底部信号。结合历史经验分析,当前A股市场整体已经进入安全区域,回购股票因其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投资者不妨大胆布局,可从以下四条投资主线寻找机会。

第一,年报业绩预喜。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已有72家股份回购公司率先披露了2019年年报业绩预告,业绩预喜个股数量共有46只。

第二,估值普遍较低。统计显示,上述566只回购概念股中,截至目前,有311只个股最新动态市盈率低于30倍,占比54.95%。

第三,近30日内受到机构的明显看好。在566只回购概念股中,有71只个股受到5家以上机构给予“增持”或“买入”评级。

第四,QFII重仓持有。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上述566只个股中,共有44只回购概念股获得QFII持仓,其中,有28只个股被QFII连续3个季度持仓,美的集团、乐普医疗(300003,股吧)、大族激光(002008,股吧)、启明星辰(002439,股吧)、歌尔股份(002241,股吧)、三诺生物(300298,股吧)、泰格医药(300347,股吧)、中鼎股份(000887,股吧)、三花智控(002050,股吧)、聚光科技(300203,股吧)、东软集团(600718,股吧)、顺络电子(002138,股吧)、索菲亚(002572,股吧)、苏泊尔(002032,股吧)、广电运通(002152,股吧)、天士力(600535,股吧)等16只个股QFII持股数量均超过1000万股。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股票回购是上市公司层面的动作,上市公司以现金从二级市场上回购公司股票,并将所回购的股票注销、作为库存股保留或用于股权激励等。同时,由于股票回购绝大多数都以公司自有现金支付,开展回购也侧面反映了上市公司现金流稳健,盈利能力稳定。上市公司通过回购股份,再推行股权激励计划,是凝聚团队稳定性,提升团队战斗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有效手段。对于市场而言,股份回购有利于对市场形成正面影响,在市场处于调整的阶段内,上市公司通过股份回购等方式来达到稳定股价目的,同时表明对未来经营的信心以及股价遭到低估,年报业绩预期向好的优质标的或迎跨年度行情。(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