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84亿元仅有3.8亿营收 耳东影业跟投策略只赚了“吆喝”|IPO研究院

 

票房84亿元仅有3.8亿营收 耳东影业跟投策略只赚了“吆喝”|IPO研究院

仅靠跟投来取得收入的增长是极其不稳定的,赴港IPO之路注定不平坦

出品:每日财报

作者:郜融莲

11月28日,耳东影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耳东影业)向港交所提交了IPO,踏出赴港IPO的第一步。

据耳东影业招股书显示,耳东影业为一家2015年成立且总部位于北京的影视文化集团,在整个中国影视文化产业链中拥有综合能力。核心业务分部涵盖影视文化产业链的上下游领域,其中包括电影及连续剧投资及制作管理、影院运营及管理及艺人管理。

《每日财报》注意到,耳东影业自创立以来一直推行跟投战略,虽然有《我的我的祖国》、《西虹市首富》、《红海行动》等大热影片握在手里,但是对其营收、品牌影响力并无较大的贡献。

01借壳上市失败

据《每日财报》了解到,“耳东影业”只是以一个品牌产品名称出现,在天眼查上搜索“耳东影业”,出现的搜索结果是与之关联的公司则包括了耳东影业(北京)有限公司(下称:北京耳东)、大连浩瀚教育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连耳东)、霍尔果斯耳东荷扇影业有限公司、北京耳东明樾影业制作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北京耳东大股东为陈硕罡,持股比例为72.22%;二股东为杨凡,持股比例为27.78%。《每日财报》了解到,陈硕罡旗下还有一家企业名为北京品今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品今控股),耳东影业正是由该公司孵化而来。

2015年,陈硕罡成立了北京源石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下称:源石影视)。

2016年,当时持有品今控股旗下品今(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00%股份的杨珖认购了原新三板挂牌公司——大连海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宝生物)发行的344万股。杨珖就此持有海宝生物19.11%的股份。同时,品今控股高管杨凡通过协议持有海宝生物31.99%的股份,杨凡与杨珖通过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持有海宝生物 51.10%的股份,就此成为海宝生物的实际控制人。

随后的2016年5月,海宝生物发布公告称,拟通过支付583万元现金的方式购买陈硕罡持有的源石影视80%的股权,拟将公司名称由“大连海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大连耳东影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影视工作业务。但是该计划因公司经营业务和名称变更申请没有获批而被终止。而源石影视在2017年9月改名为耳东影业(北京)有限公司,也就是我们今天赴港IPO的北京耳东。

2017年8月,海宝生物将公司名称变更为“大连耳东影业股份有限公司”。今年1月15日,大连耳东影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大连浩瀚教育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今年4月16日,变更公司的主营业务。大连耳东至此彻底淡出资本市场,不久后就传出北京耳东赴港IPO的消息。

02跟投“双刃剑”

耳东影业的核心主业为电影及电视剧的投资及制作,参与的作品有:《反贪风暴4》、《我和我的祖国》、《西虹市首付》、《红海行动》等。按2018年中国电影(600977,股吧)娱乐公司所投资的电影数计算,耳东影业名列第七。

尽管票房的收入较高,但公司一直推行的跟投策略造成了票房和营业收入之间的重大差距。

据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422.8万元、1.75亿元、3.8亿元、4.3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53.2万元、2370万元、4088万元、3665.7万元。

据《每日财报》了解到,耳东影业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较为年轻的公司,2016年公司跟投了《使徒行者》,收益颇丰,由此尝到了跟投的甜头。公司成立四年以来,跟投战略沿用至今。

报告期内耳东影业有14部作品收入超过2000万元。这14个项目中,有12部为跟投作品,持股比例不等,最低的仅为10%。跟投作品中,有8部在上映前就出售了电影投资权益。所以,即便把《我和我的祖国》《西虹市首富》《红海行动》作为自己的代表作,但在这些电影的片头,压根看不到耳东影业的Logo。

近几年,随着影视传媒行业的寒冬已至,跟投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原因很简单,资源集中,分散风险。然而跟投化解了单个项目的风险,弊端也十分明显:缺乏大项目的带动,公司利润增长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耳东影业2018年投出了《红海行动》《西虹市首富》等多个爆款,总票房收入达到84亿元,但营业收入仅为3.8亿元,净利润4088.0万元。2018年开始耳东影业开始尝试作为执行制片人独立运作项目,目前已上马40个项目,其中7个已经公开上映,但只有《反贪风暴4》一部取得预期效果。

仅靠跟投来取得收入的增长是极其不稳定的,赴港IPO之路注定不平坦,耳东影业未来该如何增长利润,《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

(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往期回顾

票房84亿元仅有3.8亿营收 耳东影业跟投策略只赚了“吆喝”|IPO研究院

雪松控股再获200亿信贷额度

票房84亿元仅有3.8亿营收 耳东影业跟投策略只赚了“吆喝”|IPO研究院

美团能否撑起市值6000亿港元的市值?

联系我们

投稿、商务合作电话:15650787695微信号:mei'ri'cai'bao投资者交流群:公号内留言微信号,由群主添加进群

我就知道你“在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财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