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蔡嘉
深耕辽沈地区已有22年之久的营口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营口银行”),在新任董事长的带领下交出了令人欣慰的业绩答卷。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营口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36%;净利润7.91亿元,同比增长39.75%,已大幅超过此前三年年均6亿元左右的净利润水平。
截至报告期末,营口银行资产规模达到1659.94亿元,其中发放贷款及垫款652.2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22%,超过总资产增速,资产端结构已得到明显优化。
在此基础上,营口银行也将信贷资产质量控制在合理水平。截至去年上半年末,该行不良率1.69%,低于银保监会披露的商业银行2019年二季度末不良率1.81%的平均水平。
此外,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营口银行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6%、8.8%,拨备覆盖率173.77%,均满足监管指标。
去年上半年已完成2018年全年业绩
营口银行已扭转业绩下行趋势,业绩增速止跌回升。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营口银行实现营业总收入12.79亿元,净利润4.99亿元。相较于此前三年年均6亿元左右的的净利润水平,该行盈利能力已有明显提升。
不仅如此,去年前三季度,营口银行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0.6亿元、7.9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5.14亿元、5.66亿元分别增长36%、39.75%,这一业绩增速在城商行乃至整个商业银行中都处于较优水平。
事实上,今年营口银行各方面指标的向好,与该行的战略布局有关。
营口银行负责人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在发展的过程中,营口银行已找到了一个适合银行发展的平衡状态。营口银行也期待在整个大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环境之下,顺势而为,各项指标能持续向好。
与绝大多数城商行相同,利息净收入为营口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2019年前三季度,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7.56亿元,同比增长25.07%,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5.24%。相较于此前一度高于营业收入的比例而言,该行利润结构已逐渐摆脱单一化,趋于多元。
业绩快速回升的同时,营口银行资产规模增长依然保持稳定。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营口银行资产总额达到1659.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8%。
其中,报告期末营口银行发放贷款及垫款652.2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22%,已超过同期总资产增速,占期末该行资产总额的比例进一步提升至40%左右,资产结构优化明显。
据营口银行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营口银行不断加大资产结构、负债结构以及表内外结构的调整力度,不断优化现有资产负债结构,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资产端的调整离不开客户存款规模的有力支撑。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10日,营口银行储蓄存款余额成功突破800亿元,年度增长突破200亿元。继2019年1月24日突破600亿元、9月20日突破700亿元之后,营口银行储蓄存款实现年内三连跃,存款规模和年度增利再创历史新高。
不良率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
内生造血能力增强,营口银行也通过多渠道的资本补充,夯实抗风险能力。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营口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51%、8.77%、8.77%,均满足于现行监管标准。
在此基础上,目前营口银行正在推动3亿元规模的非公开发行以及10亿元规模的二级资本债券发行。
多渠道的资本补充,也将增强营口银行资本实力,进一步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与此同时,营口银行更注重加大信用风险防控力度,将资产质量维持在较为合理的水平。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营口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率为1.69%,拨备覆盖率173.77%。主要是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各类企业经营普遍面临不同程度的压力,部分客户营口账款回笼缓慢,资金压占严重,影响资金周转。
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二季度商业银行监管指标,今年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1%,其中城商行不良率2.3%,拨备覆盖率149.26%。
与其他城商行相比,营口银行不良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资产质量处于优势,在现阶段中小银行持续承压的大环境下已实属不易。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任董事长周宇上任之后,营口银行更加坚定了向“大零售”转型这一战略方针,目前该行已形成了由储蓄、理财、投资、个人信贷、中间业务、卡业务及增值服务等组成的多维度、立体化个人金融服务体系。
营口银行负责人表示,经过长期的基础铺垫工作以及全体营口银行人的共同努力,营口银行实现经营发展的稳中有进是可以预见的。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