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带量采购的推进和药品集采规则的调整,药品市场洗牌正在加剧。
作者:Chriss
来源:健识局(jianshiju01)
2020年刚刚到来,集采市场洗牌就开始了。
1月2日,山东药采中心发布通知称,该省挂网产品价格联动(2019年第三批)已梳理完成,并公示详情。
根据通知,1636个药品承诺联动全国最低价继续挂网进入“药品挂网目录管理”,34个药品未承诺联动面临撤网处理。
此外,181个药品承诺价格联动,但无外省数据产品,将进入“备选库”管理产品明细表。按照山东规则,医疗机构对其采购金额不超过总金额的10%。
这意味着,新年伊始,已经有超过200个药品在山东市场受挫。而从全国看,以追求最低价为支点,医药市场的新一轮淘汰赛已经吹响号角。
在此之前,根据贵州、湖北等省份发布的通知,大批药品已经遭到暂停采购等处理。价格是重要影响因素。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带量采购的推进和药品集采规则的调整,药品市场洗牌正在加剧。
同时,在国家医保局主导的成本调查、药品价格常态化监管等模式下,药品成本越来越透明,药价洼地不复存在,药品必须优质低价才有市场,也将成为不争的事实。
新一轮洗牌
大批药品已遭暂停采购
事实上,对标全国最低价联动在山东由来已久。
按照2019年9月,山东对其《药品集中采购价格联动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该省将对除国家和省已有明确规定外的药品,全部联动全国省级最低挂网或中标价。
自2019年11月首次联动以来,已经有上千个品种因不承诺联动面临撤网。
而在以低价为导向的价格联动之下,贵州、湖北等省份也对集采药品出手。
12月31日,贵州药采平台发布通知,宣布对170个药品予以暂停网上采购处罚,2020年1月1日起执行。
做出上述决定是依据《2015年度贵州省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方案》相关规定,以及定点医疗机构药品价格专项核查情况。
而从湖北省医保局12月27日的通知情况看,531个药品已经主动撤网或撤出市场。包括了云南白药、广州白云山、正大天晴等知名药企的大品种。
(翻至文后查看531个药品详情)
在大批药品撤网、被暂停采购的背后,是在提质降价逻辑下,整个医药行业的洗牌。在全国价格联动的趋势下,没法提高效率和质量,就只能放弃一个又一个市场,最终被淘汰。
按照山东药采规则,1月9日17:00前,至少34个药品仍然有机会承诺联动低价而重新获得市场。但是在带量采购的洪流之下,不能适应转型升级的企业、品种和人员终将在劫难逃。
价格调查
2020年降价将更凶猛
可以看到,在贵州的通知中,定点医疗机构药品价格专项核查情况,也是相关药品遭到暂停采购的原因之一。
在医保部门整合定价权,采购权,支付权的背景下,对于使用终端药价、药品成本的调查正在促使药品价格越来越透明。
2019年12月6日,国家医保局印发的《关于做好当前药品价格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已要求依托省级药品招标采购机构综合运用监测预警、函询约谈、提醒告诫、成本调查、信用评价、信息披露等手段,建立健全药品价格常态化监管机制。
成本调查结论,将作为判定药品是否以不公平价格销售的重要依据,由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向医保部门提供相关资料。而在此之前,由药采部门发起的成本调查已经悄然启动。
12月31日,四川省药械招标采购中心也发布通知称,决定开展价格异常变动药品生产成本调查工作。同品种价格差异过大、竞争不充分等药品都在调查之列。
随着越来越省份启动此项工作,特别是医保局主导下全国统一信息平台建立之后,分析人士指出,药价即将进入裸奔时代,同时,全国药品的价格洼地也将消失。
1月17日,第二轮国家带量采购即将开标。在正式公布的名单中,业界已经注意到,呼声较高的二甲双胍没有列入集采范围,而部分纳入目录品种中的药品,如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等,也不是医保药品。
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带量采购的目的不仅仅是减轻医保基金负担,更重要的是减轻患者负担。未来带量采购促进药品价格降低的冲击波也将冲向自费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