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快讯|12月19日消息:BI服务商帆软近期宣布将BI(商业智能)作为公司主赛道的战略,并表示帆软目前一直在进行战略收缩。
“成立13年来,我们一直在不断收缩,大家可能想收缩和聚焦会不会没有未来,这一点帆软想得很清楚。”帆软CEO陈炎向媒体表示。
帆软成立于2006年,今年年初员工规模突破1000人,在IDC公布的2018年中国BI市场份额报告中,帆软以14.88%的份额排名第一。
为何要收缩?
陈炎坦言,做BI,帆软一路遇到很多业务上的诱惑,比如有本来做BI的同行慢慢把自己的口号改成了“AI+BI”,做大数据平台,扩张产品品类,但是帆软不能这样这样做。
为什么不能?他分析,要做AI,就必然需要大量的数据和机器算法,而这两点都不是帆软的强项。但这也不代表帆软完全不做与大数据相关的业务,只不过需要从大数据业务的细分赛道中切入:“大数据业务下面有很多细分赛道,比如 数据积累、数据通用API、基础架构、行业应用、分析工具等等,所以大数据赛道很宽,但对于帆软来说,最合适的就是成为一个好的 分析工具。”
数据可视化、数据挖掘以及商业智能是分析工具下面的三个大类,在这三个大类中帆软还要再删掉一项业务,那就是数据挖掘。
陈炎说道:“帆软的主赛道不是数据挖掘,Gartner有专门针对数据挖掘的魔力象限图,并且帆软判断自己的产品在全球暂时不能在这张象限上拿到数一数二的成绩,所以这块儿我们是要谨慎投入的。”但在BI(商业智能)上,帆软有一定的信心,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帆软要逐步聚焦BI的最重要原因。
钛媒体了解到,出于对BI产品的聚焦,帆软将自己的业务划分为三大类:核心业务、成长业务和未来业务。核心业务是目前帆软的主打产品Fine Report,该产品是一款企业级Web报表工具;而成长业务是数据分析工具Fine BI以及目前帆软正在加紧拓展的国际业务;未来业务则是尚在培育的阿米巴经营平台等等。
聚焦BI会限制帆软吗?
帆软将自己限定在BI领域,未来BI的市场究竟有多大呢?
如果帆软2019年占有市场份额不变为14.88%的话,按照2019年全年中国BI市场总额5.5亿美元来算,帆软BI的市场份额大致为0.818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735亿元。对于一家员工上千人的企业来讲,这个营收其实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